Rev. Dr. Liu Herrick Ping-tong

Rev. Dr. Liu Herrick Ping-tong

William C. Newbern Professor of Theology

Vice President (Academic Affairs)

Dean, Christianity &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Centre


 

  • B.Soc.Sc. (Hons.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1984)
  • M.Div.,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Hong Kong, (1992)
  • Ph.D.,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U.S.A., (1999)
  • Honorary Member, Scholarship Programme, Langham Foundation, Hong Kong, (2004-present)
  • Advisor, China Alliance Press, Hong Kong, (2012-present)
  • Advisor, Tien Dao Publishing House, Hong Kong, (2013-present)
  •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1992-present)

Rev. Liu specialized in the Spiritual practices and Theology of the Puritans when he studied at the 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 Before answering the call to be a minister, he has worked as a social worker for years. He has been teaching at ABS since 1992, teaching subjects like Systematic Theology, Christian Spirituality, Pentecost and Charismatic Movement, Spiritual Experiences and Discernment, etc. He guided several Doctor of Ministry theses and Master of Theology theses, which include studying Eugene Peterson, Jonathan Edwards, Richard Baxter, Spiritual Mapping of George Otis Jr., Molinism and Whistleblowing Ethics, etc.


e-mail: liupt@abs.edu



書籍

  1. 廖炳堂著。《五旬宗及靈恩運動 ─ 研究導論及趨勢評估》。香港:天道,2021。
  2. 廖炳堂、黃漢輝主編。【聖靈與教會 : 福音信仰和五旬宗的對話】。 建道神學院及神召神學院學術交流文集。建道神學院及神召神學院聯合出版。2014。
  3. 廖炳堂主編。【醫治神學的反思】。香港:建道神學院。2011。
  4. 廖炳堂著。【靈修神學: 理論與實踐】。香港:建道。2010。
  5. 廖炳堂主編。【靈恩運動的反思】。香港:建道神學院。2007。
  6. Liu, Ping-tong. Towards an Evangelical Spirituality: A Practical-Theological Study of Richard Baxter's Teaching and Practice of Spiritual Disciplin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 Jian Dao Dissertation Series 8. Hong Kong: Alliance Bible Seminary, 2000.

學刊/文集中的專文

  1. 廖炳堂。「福音派靈修作為屬靈傳統和學術科目的現況和發展評析」【建道學刊】59期。20231月:頁111-145
  2. 廖炳堂。「建構福音派之屬靈分辨模式:愛德華滋和聖依納爵傳統對話—兼評霍華德的知識論」收錄在 陳天祥編(2020)【靈性經驗與心理學: 會議論文集2018】。香港:基督徒宗教心理學學會。頁25-50。
  3. 廖炳堂。「上帝是愛:愛德華茲論靈命追求與社會政治參與」【建道學刊】第52期。2019年7月:頁23-40。
  4. 廖炳堂。「一個改革宗領袖論情感和靈命的關係:從靈修神學看愛德華滋的【屬靈情感】」收錄在 張雲開及陳智衡主編(2018)【我信, 所以說話:梁家麟院長六秩壽辰紀念祝賀文集】(第13章)。香港: 建道神學院。頁297-327。
  5. 廖炳堂。「五旬宗主義中方言現象的神學再思」建道學刊40期 (2013年7月)。
  6. 廖炳堂。「評估艾查(Kenneth Archer)之五旬宗詮釋學」【建道學刋】39期(2013年1月):頁85-115。
  7. 廖炳堂。「五旬宗和靈恩運動教會論的歷史演變:一個傳統福音派的評析。」發表於「神召神學院及建道神學院兩院教授互訪及學術交流」會議 (2012年5月4日)。
  8. 廖炳堂。「評估柯瑞福(Charles Kraft) 的神學方法論和權能轉移觀」【建道學刊】33期 (2010年1月):頁 111-38。
  9. 廖炳堂。「福音派神學教育和靈命培育:更正教靈修歷史的一些反思」【建道學刊】 32 期 (2009 年 7月):頁 29-70。也收錄於郭偉聯主編。【事奉生命的建造—建道神學院110周年院慶神學教育諮詢會議論文集】。2009。
  10. 廖炳堂。「從神學角度評析柯瑞福的內在醫治觀」【建道學刊】31期(2009年1月): 頁53-82。也收錄於 廖炳堂編著:【醫治神學的反思】。香港:建道神學院。2011。頁105-139。
  11. 廖炳堂。「再思屬靈爭戰與地域邪靈」。收錄於 廖炳堂編著:【靈恩運動的反思】。香港:建道神學院。2007。頁153-73。
  12. 廖炳堂。「靈修神學的方法論探討」【建道學刊】。25期(2006年1月):頁93-115。
  13. 廖炳堂。「靈修歷史中貞潔與聖潔的追求: 一個神學評估和建議」,【建道學刊】第21期。2004年1月。頁19-57。也收錄於【性與靈性】,李耀全編著。2004。香港:建道。頁47-88。
  14. 廖炳堂。「默觀生命和活動生命之關係:早期教會教父靈修觀之發展」,收錄於【靈修與修靈】,李耀全編著。2003。香港:建道。頁271-302。
  15. 廖炳堂。「後現代與靈修神學」,【建道學刊】第15期。2001年1月。
  16. Liu, Ping-tong. "A Study of Biblical Basis of Spirit-Baptism and Spirit-Fullness: A Critique on the Pentecostal Position and a Constructive Proposal." A joint issue with the Pastoral Journal Issue 8 & Jian Dao Issue 13 (1999, Dec.): 119-152.

書評

  1. 廖炳堂。「評Nichols, Stephen. Ed. 2001. Jonathan Edwards' Resolutions: And Advice to Young Converts. Phillipsburg, New Jersey: P & R Publishing. 40pp.」。【建道學刊】第18期(2002年7月)。頁189。
  2. 廖炳堂。「從靈修和事奉角度評【雅比斯的禱告】」,【時代論壇】第 759期。 2002 年 3月 17日。
  3. 廖炳堂。「評郭鴻標著【歷代靈修傳統巡禮】」,【基道閱讀】。2001年9月。頁8-9。
  4. 廖炳堂。「評李耀全著【屬靈操練與生命關顧】」,【教牧期刊】第7期。1999年5月。頁213-216。

其他文章

  1. 廖炳堂。「宣信的社關神學和靈修:一個清教徒傳統的分析和評估」(2020年5月29日)發表於「宣道會前路研討會(2020):挑戰重重的香港局勢」。
  2. 廖炳堂。「愛德華茲論屬靈情感與社會責任」(2018年4月6日) 發表於 建道神學院與神召神學院學術交流會議(2018):「社會參與.靈性.靈恩」。
  3. 廖炳堂。「愛德華滋和依納爵傳統有關屬靈分辨的比較研究—兼評霍華德(Evan Howard)的知識論」(2018年1月6日)發表於 基督徒宗教心理學學會年會「香港基督信仰心理學2018年會」。
  4. 廖炳堂。「從愛德華滋的【屬靈情感】看屬靈經驗的分辨」(2017年11月16日)發表於 建道神學院第二屆實用神學研討會「福音派靈修的透視與重尋」。
  5. 廖炳堂。「從感性經驗到經歷上帝」【宣訊】第214期(2017年10月):封面頁。
  6. 廖炳堂。「導言: 清教徒如何幫助基督徒經歷神?」【巴刻談清教徒】巴刻著。孫為鯤譯。宣道。2017。
  7. 廖炳堂。「在社會政治事務的參與中跟隨基督」香港宣道會區聯會「神學及時事立場委員會」【宣道牧函】。70期(2016年12月): 頁1-8.
  8. 廖炳堂。「初步回應〈屬靈經驗〉:基督教神學和宗教心理學調查之對話」【時代論壇】第1407 期。2014 年9 月17日, 「眾議園」。
  9. 廖炳堂。「從神學反思心靈醫治的關注及規範:從實踐神學角度的幾點回應」。發表於香港整全醫治年會(2010)「心靈牧養研討會」。
  10. 廖炳堂。「廚房靈修學:與神同行的勞倫斯弟兄(一)」。建道神學院【靈命塑造通訊】第三期(2012年6月):頁3-4。
  11. 廖炳堂。「廚房靈修學:與神同行的勞倫斯弟兄(二)」。建道神學院【靈命塑造通訊】第四期(2012年7月):頁3-4。
  12. 廖炳堂。「『聖經的不同解讀: 五旬宗對福音派前設的批判』專題講座的後續討論」【時代論壇】第1264期 (2011年11月20日): 頁12-13。
  13. 廖炳堂。「屬靈經歷和屬靈分辨」【時代論壇】第1261期 (2011年10月30日): 頁11。
  14. 廖炳堂。「從聖經及教會歷史看靈恩運動」。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教會【會訊】。第292期(2008年3月): 頁2-4。
  15. 廖炳堂。基督徒需要「釋放禱告」? 【建道通訊】147期(2007年4月): 頁4。
  16. 廖炳堂。「廖序」(魏樂德的靈修神學介紹) 。載於【心靈的重塑】。魏樂德(Dallas Willard)著,譚睛譯。香港 : 天道,2006。
  17. 廖炳堂。「到底誰聽從誰?再思當代靈恩運動一些有關「禱告」的教導」。載於【禱告 : 轉化生命的對談】貝內爾、克萊布、蒙加里主編。李耀全中文版主編。袁達志、陶婉儀翻譯。香港 : 天道,2005。
  18. 廖炳堂。「從靈修神學看艾利克森(Millard Erickson)的三一論 (下)」,【時代論壇】 892期(2004年10月): 頁10。
  19. 廖炳堂。「從靈修神學看艾利克森(Millard Erickson)的三一論(上)」,【時代論壇】 890期(2004年9月): 頁10。
  20. 廖炳堂。「靈修神學與靈修學」【建道通訊】134期(2004年1月): 頁8-9。
  21. 廖炳堂。「加爾文、瘟疫和苦難靈修」,【時代論壇】第825期(2003年6月22日) : 頁10。
  22. 廖炳堂。「抗疫英雄傳──馬丁路德」,【時代論壇】第823期(2003年6月8日): 頁10。
  23. 廖炳堂。「禱告生命與佈道事奉」,【播種人】第67期。2002年6月。
  24. 廖炳堂。「有情的靈修」,【建道通訊】123 期。2001年 1 月。頁 3-4。也收錄於【宣訊】2003年 11月 47 期,頁2。
  25. 廖炳堂。「追尋靈修神學的心路歷程」。【建道通訊】154 期(2009年1月):頁7。
  26. 廖炳堂。「靈修閱讀與學術研究」,【建道通訊】114 期 (1999年1月): 頁14。

翻譯

  1. 巴刻著。廖炳堂譯。「廿一世紀福音派面對的危機和陷阱」(“Pitfalls and Dangers Facing 21st Century Evangelicalism”)。【建道學刊】第23期(2005年1月)。
  2. 布唐諾著。黃秀琴、廖炳堂合譯。「福音派靈修觀的標記」,【羅省基督教會聯會會訊】第四期(1998年12月)。頁2-7。原著: Bloesch, Donald. "Hallmarks of Evangelical Spirituality," in Robert Webber and Donald Bloesch (ed.) The Orthodox Evangelicals (Nelson, 1978).

本院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詳情請了解本院的私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