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步曉博士

倪步曉博士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兼任助理教授

《建道學刊》主編
外地生顧問


 

  • 道學碩士,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2015
  • 神學碩士,建道神學院,2019
  • 哲學博士,中國神學研究院,2022
  • 助理研究員,中國神學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2019-2021
  • 建道神學院,2021至今

 

倪博士主要研究興趣包括基督教在華傳教史、西差會檔案與跨文化傳播、溫州基督教與社會變遷、中國基督教信仰傳統等。
 


聯絡電郵:nibx@abs.edu


著作:

  1. 倪步曉。《差傳、基要與自立實踐:基督教宣道會華中教區的宗教傳播及其身份建構的探析(1889-1951)》。香港:建道神學院,2022年。(榮獲周聯華牧師紀念基金會2022年度優秀神學學術研究著作獎;榮獲香港基督教出版聯會 2024年度金書獎「宣教事工」)
  2. 倪步曉。《明辯論道:王明道的思想溯源》。台北:宏明出版社,2015年。


編著:

  1. 廖炳堂、倪步曉主編。《困境與抉擇:「建道研究中心30週年誌慶」跨學科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建道神學院,2025年。
  2. 陳智衡、倪步曉主編。《時代的迴響:王明道日記中的信仰光譜》。香港:建道神學院,2025年。


譯作:

  1. 白愛蘭著,倪步曉譯。《白愛蘭回憶錄》。香港:建道神學院,2023年。


學術論文:

  1. 倪步曉。邊緣與救贖:晚清民國宣道會在西北地區的「藏人歸主」實踐探析〉《華人宗教研究》。第二十五期。20251月,頁1-56
  2. 倪步曉。奮興家與教會網絡:《王明道日記》中講道者的信仰模式〉。陳智衡、倪步曉主編《時代的迴響:王明道日記中的信仰光譜》。香港:建道神學院,2025年,頁165-234。
  3. 倪步曉。重訪大革命時代的低音與抉擇:以《王明道日記》為中心的考察(1949-1955)〉。廖炳堂、倪步曉主編《困境與抉擇:「建道研究中心30週年誌慶」跨學科研討會論文集》。香港:建道神學院,2025年,頁115-172。
  4. 倪步曉。〈改造與潛變:中共建政初期政治嵌入溫州基督教及其信仰延續性(1950-1958)〉《台灣宗教研究》。第二十三期第二卷。2024年12月,頁1-47。
  5. 倪步曉。〈適應與融入:宣道會在西北藏區的考察與傳教活動史述(1895-1949)〉。王韻、劉遠見、周復初編《忠信精明:2023華人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政治大學出版社,2024313-366
  6. 倪步曉。〈面向終末的信仰:王明道與滕近輝論天國、苦難及成聖觀〉《華神期刊》。第十五期。2024年12月,頁11-44
  7. 倪步曉。基要、護教與信仰實踐:從《王明道日記》看北京基督徒會堂的信仰形態(1925-1955)〉《王明道日記(導論)》。香港:德慧文化出版社,2024年,頁xi-xxxv
  8. Ni Buxiao. "Dialogue and Conservative Religious Thought: Tertullian’s Discourse on the Tension between Christianity and the Roman Empire." Brill Journal of Chinese Theology. 10 (2024), p.1-21.
  9. 倪步曉。〈國家控制與基督教本土化——改革開放後溫州基督徒聚會處的探析(1980-1999)〉《建道學刊》。第六十二期。2024年7月,頁197-227。
  10. 倪步曉。〈身分的詮釋與傳承——六十年代滕近輝的福音主義信仰及香港宣道會之關係〉《建道學刊》。第六十一期。2024年1月,頁157-193。
  11. 倪步曉。〈宗教傳教的多元與本地化:上海宣道會守真堂的傳教模式之探析(1900-1949)〉《浸神學刊》。第二十二期。2023年12月,頁3-48。
  12. 倪步曉。〈基督信仰與時代關係:以滕近輝在《抉擇》月刊的論述為中心(1973-1977)〉《華人教會神學研究》。第二期。2023年12月,頁48-71
  13. 倪步曉。〈基督教在西南地區本地化傳播與承續的探析——以宣道會川黔教區為例(1934-1949)〉《中國基督教研究》。第二十期。2023年6月,頁233-279。
  14. 倪步曉。〈教會學校在中國——上海守真學校的教育模式及宗教傳播〉《景風》。第二十一卷。2023年2月,頁155-188。
  15. 倪步曉。〈政治與信仰的博弈:以中共建政後中國宣道會為中心的考察(1949-1958)〉《台灣神學論刊》。第四十九期。2022年12月,頁73-112。
  16. 倪步曉。〈從西方至天津的本地化福音運動 ——以清末宣道會守真堂行動經驗為中心的考察(1895-1900)〉《國學與西學:國際學刊》。第二十三期。2022年12月,頁88-102。
  17. 倪步曉。〈「非基運動 」時期的福音救國論:以宣道會的回應方略為例〉《華人教會神學研究》。第一期。2022年12月,頁25-41。
  18. 倪步曉。〈宗教復興視域下的基督信仰型態——以改革開放時期溫州基督教為例〉。王韻、周復初、劉遠見編《儆醒預備:2021華人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橄欖出版社,2022,頁143-166。
  19. 倪步曉。〈邊緣、多元族羣與基督教——以民國時期宣道會在川黔東陲的傳教行動經驗為考察中心(1921-1934)〉《建道學刊》。第五十八期。2022年7月,頁83-120。
  20. 倪步曉。〈宣道東漸:宣道運動的衍生及早期在華傳教身份的實踐(1889-1891)〉《華神期刊》。第十二期。2021年12月,頁88-131。
  21. Ni Buxiao. “From Gengzi to Xinhai: The identity recognition and Conservative Belief of the Central China Christian and Missionary Allianc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1900-1911).” Sharing Spaces: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to Formosa. Changhua: Changhua Christian Hospital Historical Museum, 2021. p.131-174.
  22. 倪步曉。〈從庚子到辛亥:宣道會華中教區的傳教實踐及其保守信仰(1900-1911年)〉《分享:宣教師在福爾摩沙的足跡》。彰化:彰基文史博物,2021,頁175-208。
  23. 倪步曉。〈共產主義運動下的信仰抉擇:一位溫州紅色牧師尤樹勳的自立活動與革命事業〉《浸神學刊》。第二十期。2021年12月,頁129-173
  24. 倪步曉。〈開荒與奠基:晚清宣道會在華中教區的傳教路線及信仰實踐 (1892-1899年)〉《中國基督教研究》。第十七期。2021年12月,頁127-175。
  25. 倪步曉。〈後宗派的信仰建構:毛主義時期溫州基督教「家庭聚會」的形成及信仰形態(1959-1976年)〉《建道學刊》。第五十六期。2021年7月,頁131-162。
  26. 倪步曉。〈基督教社群中的「禱告婆現象」及其宗教意義—以溫州地區的教會為考察對象〉《建道學刊》。第五十四期。2020年7月,頁227-250。
  27. 倪步曉。〈社會學視野下的信仰建構與認同:論民間宗教對溫州基督教的影響〉《福音·溫州(1867-2017):基督新教來溫一百五十週年學術論文集》。香港:方舟出版社,2017,頁173-197

本院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詳情請了解本院的私隱政策